亲近,和珅一想便有了头绪。”

和珅心下微颤,他从没有想过,到头来最介意男儿身的人,反而是他自己。他眼中如洪水猛兽般困难的问题,太后却并不以为意。

太后见青年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温声道:“和珅,皇帝这些年,虽然身处后宫之中,可是哀家看得出来,这后宫里并没有真正的可心人。皇帝难得惦记着谁,让哀家是既高兴又惶恐,现如今离了宫尚觉不出来,待回到宫中,终日对着宫墙,连个说知心话的人都没有,那滋味委实难受。当日在泰山之上,皇帝能对你吐露心声,实在难得。”

和珅猛得一怔,顷刻间全明白了:他以为弘历在睹物思人,殊不知这些话在弘历的心里压了多久,又经历了多少个日夜熬成了心头的脓疤。像弘历这样的九五之尊,在人前保持威严得体的模样并不难,难的是他愿意将最柔软的地方,最致命的伤口展现给人看。

青年紧握着双拳,只觉得眼眶酸涩得过分。太后的话说得太急,胸腔中的喘息声十分可怖,和珅被那喘息声惊得回过神来,刚欲上前搀了太后躺下,就被太后抬手止住了。

“躺不得……哀家如今坐着尚能……说几句话,躺下反倒咳得厉害些……”

正说着,宝奁端了汤药进来,瞧见太后的病势,头一次对着和珅没有好脸色。她飞快地放下药碗,缓缓地轻抚着太后消瘦的脊背,待太后稍稍缓过来些,才皱眉瞥了和珅一眼:“娘娘,您这是何苦呢……”

宝奁视线中隐隐的指责让和珅备受煎熬,他躬身行礼,想要将空间留给主仆二人。然而太后却看穿了他的心思,及时出声道:“站住,宝奁不是外人,哀家要说的她也听得。”

和珅只好顿住脚步,有了宝奁的服侍,太后说话明显比方才顺畅了些,语气却也没有了方才的柔和,变得严厉起来。

“皇帝愿意亲近你,和你说说心里话,哀家是高兴的。可哀家更怕,原本无坚不摧的帝王,从此就有了记挂,有了软肋。今日单是哀家一句话,皇帝就全然失了分寸,他日若是出了什么变故,皇帝又会如何行事,哀家不敢想。”太后脸色奇差,却有一股子精神,目光灼灼地盯着和珅。

“和珅,你知晓皇帝对你的好么?”太后缓缓问道。

“奴才……知晓……”和珅小心翼翼地应道。

“不错,还记得自己的身份……”太后忽然出声赞道:“你既然知道自己的身份,自然也该明白,主子和奴才,断然没有未来的道理……”

和珅心下一咯噔,又听太后道:“皇上对你的心思,哀家能瞧出来,旁人自然也能瞧出来,人言可畏,你让满朝上下怎么议论皇帝?”

和珅的心止不住地往下沉,他顺着太后的话去想,脑海中隐约浮现出两个词:昏聩之君,佞幸宠臣。

太后幽幽地叹了口气:“和珅,别怪哀家心狠,身为额娘,自然希望皇帝能够寻到贴心人。可作为太后,哀家不能眼睁睁看着皇帝做出有违礼法的事情,沦为后世的笑柄。”

和珅沉默地听着,他在等太后的决定。太后看着他不自觉流露出的戒备,苦笑道:“今日哀家要你当面发誓,无论日后皇帝待你如何,你都必须守着君臣的大防,绝不能逾矩越礼。”

和珅闻言只觉得嘴里发苦,太后的决定自然有她的立场和道理。只是这话她不会说予皇帝听,当下这个节骨眼上,太后绝不会做出让母子俩生嫌隙的事情。

所以她将和珅单独留下来,逼他作一个承诺,要他无论如何必须死守着君臣之礼。和珅可以对皇帝温言相劝,安慰开解弘历,照顾弘历的生活起居,可一旦皇帝要求更亲密的接触,他必须谨记今日的誓言,严词拒绝。

和珅蹙眉望向太后,太后却躲开了他的目光,藏在锦被下的手微微颤抖着。一旁的宝奁似有所觉,轻轻地按住了太后的手,轻声催促道:“和大人……起誓吧,这是太后的懿旨……”

和珅嘴微张,却不知该说些什么,心头的酸涩与无奈将他几近湮没。

“太后娘娘……人心都是肉长的啊……”太后的话就像一把藏在棉絮里的刀子,表面上给人希望,内里却是满满的绝望。

和珅现下的做法,倒是真的合了太后的意,既用心侍奉皇上,又不逾矩。可弘历贵为帝王,又能迁就和珅多久呢?时间长了,没准皇帝就厌烦了,甚至由求而不得演变为恼羞成怒。太后这是给和珅埋下了颗□□,偏偏和珅又无法反驳这软硬兼施的伎俩。

太后已经把脸偏向一边,不再去看和珅的表情,只有宝奁还在催促着。和珅伏跪在地上,艰难开口道:“若是……奴才不愿起誓呢?”

宝奁脸色一变,厉声道:“若是不起誓,就是抗旨,违抗懿旨的下场……和大人是清楚的。”

只听咚的一声,青年朝地上磕了个响头。太后的眼神如风中的烛火般颤了颤,一室寂静中,唯有青年突兀的磕头声。

宝奁握紧了太后冰凉的手,听见太后苍老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抗旨……可是死罪……”


状态提示:分卷阅读82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