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力的原因,还有这里面的托尼·斯塔克是由托尼他自己亲身出镜(这世界上恐怕少有演员能演出他那个独特的范儿),而且在最开始的顶点奖颁奖典礼上,顾青也演了他自己,这种真人出镜,就让观众们很快就产生了现实代入感,导致看到后面就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分不清楚了。

另外,电影的剪辑,还有配乐,可都是选了业内很有口碑的专业人士来,反正e.t.电影公司不差钱。

俗话说“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对在剪辑时就看完所有胶卷的卡梅隆来说,他不得不承认,顾青第一次做导演做的还不赖。

这句话也别指望他能说出来,卡梅隆通常喜欢“挫折教育”,他压低声音对顾青说:“你觉得就不会有其他人能分辨出真假了吗?”

这里指的是顾青变形成托尼,代替他演的事。

顾青对此很“光棍”:“为什么你要把事情想得那么特别?拍电影时用到替身不是很正常的吗?”

替身?!替身个球!

卡梅隆再次被顾青的胡搅难缠给打败了,更憋屈的是他们现在看电影中,卡梅隆又不能跟顾青吵吵起来,没看到他刚才说话都压着声音的吗。

失策。

所以还是好好看电影吧,《钢铁侠》这部电影呢,剧情概括下那就是“钢铁侠是怎么炼成的”,到正片结束时,就定格在记者发布会上,托尼写意fēng_liú的把原先公关部准备好的通稿一扔,面对镜头说出“我是钢铁侠”上。

甭说,这一刻托尼·斯塔克简直是光芒万丈。

正片过后,展厅里的观众并没有急着站起来,在《钢铁侠》电影放映完后,照理说还有个记者招待会,而且他们现在还能乘着最后放演职人员表时,平复下内心复杂的心情。

然后,有那么点毫无防备的就迎来了彩蛋。

彩蛋里托尼就在他的实验室里敲敲打打,这段还是笨笨拿着录像机录制的,所以是从电影里看录像,至于亮点,被拿来垫桌子的美队盾牌算不算?

没人怀疑那是个赝品。

再考虑到e.t.电影公司接下来要拍《美国队长》了,所以这么个彩蛋用意,就昭然若揭了。

看人家这多会软宣传,真是不得了了。

不管是从哪个角度来说,这部《钢铁侠》都是注定要获得成功的,这从电影彻底放映完后,主创人员上台时,台下观众们如雷鸣般的掌声就可以看得出来。

托尼这会儿仍旧不改本性,双手举着两个剪刀手,很有“舍我其谁”的气概。

顾青也很配合他,把舞台让出来叫托尼接受观众们的掌声。

他值得。

……

《钢铁侠》取得了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成功。

评判一部电影成功有很多方式,首先最直观的就是票房了。在北美,《钢铁侠》首周末三天(不包括周四晚点映场,《钢铁侠》并没有在周四点映)的票房将近八千万美元。这一首周末票房打破了很多记录,包括2000年北美全年首周末最高票房记录,超级英雄电影首周末最高票房记录等等。

如果单部电影进行比较的话,《黑客帝国》去年上映时,首周末票房都没有这么高,而《黑客帝国》的首周末票房可还是顾青所有电影中,首周末票房最高的一部。

当然,这里仅仅是指首周末票房。《千钧一发》和《泰坦尼克号》首周末票房都不算特别高,可这两部电影北美票房和全球票房一个比一个高,原因在于后续票房走势给力,就是《黑客帝国》它的次周和第三周票房跌幅都控制在20以内,这使得《黑客帝国》成为了那一年的北美和全球票房亚军。

话是这么说,可《钢铁侠》开门红,也是能说明很多问题的。

撇开票房,再来看《钢铁侠》这部电影的影评:

《纽约客》:光芒四射而高度集中的故事和奔放的步伐,让人难以抗拒。

《综艺》:一部兼具超级英雄元素和个人传记元素的有水平之作。

《洛杉矶时报》:《钢铁侠》的形式和内容都不缺,算是一部形式与内容兼备的佳作。

《纽约邮报》:具备浓郁娱乐观赏性的个人传记电影。

非正面评价也是有的,像是《好莱坞新闻》就提出艾瑞克·泽维尔的执导水平,并不如他的演技那么令人惊艳,《钢铁侠》作为chù_nǚ作来讲,只能说是得到了一个b+的分数。

更尖锐的评价也有,《波士顿环球报》就发表了一篇名为“这是在靠资本洗白吗?”的文章,文章指出《钢铁侠》这部电影,有给托尼·斯塔克还有斯塔克工业洗白的嫌疑。不管托尼·斯塔克经历了什么,而斯塔克工业如今也在转型做清洁能源,都不能掩盖斯塔克工业以前是在做军火生意的事实。

这篇文章纯属断章取义,《钢铁侠》电影里可是直面了斯塔克工业以及斯塔克工业制造的武器,造成的负面影响,还有前期托尼对于他们家做军火生意的评价,可就是这样的对比,才不显得托尼后来态度转换的珍贵。

以及,锅还甩给了已经出意外事故死掉的斯坦董事。

……好像还真的有那么点洗白之嫌,但洗白的很润物细无声啊,而且洗白的姿势很独树一帜。

其实,从这篇报道中也能看出来,《钢铁侠》这么一部电影的影响力已经在发酵了。

这就是说《钢铁侠》当之无愧的是一部成功之作,第三个可证明的方面了。


状态提示:_分节阅读_143--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