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兔 > 言情总裁 > 心理学与生活 > 分节阅读_4
激对比可以引起神经节细胞的最大兴奋。

休贝尔(dl)和威塞尔(t)对视皮层细胞感受野研究,发现细胞的组织方式,即对最可能引起他们放电的视觉细胞是有比较严格的限制的,如一种皮层细胞称简单细胞,对它们“偏好”朝向的小棒有最强的反应;复杂细胞也有偏好,但小棒必须运动。超复杂细胞要求运动的小棒有特定的长度或者特定的运动角度。

人们对世界的知觉经常是外部信息(进入眼睛中的光波)和竞争信息的内部资源,两者的联合表征。

三、 听觉

1、物理声音

频率是指在给定时间内波的周期循环次数。振幅是指专用波强度的物理特性。

2、声音的心理维度

(1)音高

音高(h)是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声音的频率决定的;敏感的纯音范围是从20赫兹的低频到2000赫兹的高频。

在频率很低的时候,频率只要增加一点点,就能引起音高的显著增高。在频率较高时,你需要将频率提高很多才能够感觉到音高的差异。

(2)响度

响度(lss)或者物理强度是由振幅决定的;振幅大的声波会给人大声的感觉。

(3)音色

声音的音色(t)反映了复杂声波的成分。

纯音只有一个频率和振幅。

在复杂音调中,听到的声音的最低频率被称为基音,较高的频率被称为泛音或者和弦,它们是基音的简单倍数。

噪音是没有清晰的和基因频率与泛音的简单结构,噪音包含互相之间没有系统关系的多种频率,因为没有基音所以感觉不到音调。

3、听觉的生理基础

(1) 听觉系统

声音的四个基本能量的转换:

* 空气中的声波必须在耳蜗中的转换为流动波;

* 然后流动波导致基底膜的机械振动;

* 这些振动必须转换成电脉冲;

* 电脉冲必须传入听皮层。

耳蜗是充满液体的螺旋管,基底膜位于中央并贯穿始终。当镫骨振动位于耳蜗底部的卵圆窗时,耳蜗中的液体使得基膜以波浪的方式运动。(称海浪波)

基底膜的波浪形运动使得与基底膜相连的毛细胞弯曲。当毛细胞弯曲时,它们刺激神经末梢,将基底膜的物理振动转换为神经活动。

神经冲动通过听神经的纤维束离开耳蜗。这些神经纤维与脑干的耳蜗核相遇。

从一只耳朵来的刺激传递到两侧的大脑。

传导性耳聋,是由于空气振动传导到耳蜗时出现问题而引起的。

神经性耳聋,是耳中产生神经冲动或传导到听皮层的一种神经机制的损伤。

(2)音调知觉理论

地点说(ry)赫尔姆霍兹于1800年提出。贝克西修正。

不同的频率在基底膜的不同位置上产生它们最大的运动。对高频率的音调来说,声波产生的最大运动区域位于耳蜗底部,也就是卵圆窗和正圆窗所在的位置。低频率的音调来说,最大运动区域在相反的一端。音调的知觉取决于基底膜上发生最大刺激的具体位置。

频率说(frequeory),通过基底膜振动的频率来解释音调。基底膜的震动将引起同样频率的神经放电,神经放电的频率就是音调的神经编码。无法解释高频音的产生。

齐射原理(v),齐射原理可以解释高频音的产生。一些神经元通过联合的活动形式,或者称为齐射,在刺激音调为乃至更高频率的时候放电。

频率可以说更好地解释低于5000hz的频率的声音编码。地点说可以很好地解释1000hz以上的音调知觉。在1000hz和5000hz之间,两种理论都可以应用。

(3)声音定位

回音定位法——发出的高音调声波试探物体,并获得关于物体的距离、位置、大小、结构和运动的反馈。运用声音来判定物体的空间位置是基于两种机制来实现的:对到达每只耳朵的声音相对时间和相对强度的测量。

* 听觉系统的神经元会在两耳之间产生特定时间延迟的时候特异性地放电。大脑运用这种到达时间的不对称性信息来对空间中的声音源做出精确的估计。

* 强度差取决于相对头而言的音调波长的相对大小。波长大、频率低的声音事实上没有表现出强度差异,而波长小、高频率的声音则表现出可测量的强度差异。当声音到达两只耳朵时,大脑再次利用特异性细胞来探测细胞差异。

四、其他感觉

1、嗅觉

有8个物质分子就可以发起一个神经冲动,不过至少要刺激40个神经末梢才能闻到那个物质的气味。

神经冲动将嗅觉信息传递到大脑中前额叶下部的嗅球(ory bulb)。

气味刺激产生嗅觉的过程开始于化学物质流入嗅神经元的离子通道。

信息素(phe)是特定物种内一种用来传递性感受性、危险、领地分界和食物源等信息的化学物质。

人类也能够分泌和感受信息素类物质的能力。

2、味觉

吃饭的时候,味觉和嗅觉常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共同起作用。

单个感受细胞对于四种基本味觉:甜、酸、苦和咸中的某一个反应强烈。ui是对于味精的味道感觉。

特定的味蕾产生反应,形成混合的甜、酸、苦、咸等滋味。

3、触觉和肤觉

皮肤包含产生压力、温暖和寒冷感觉的神经末梢。这些感觉被称为肤觉(s)。

在身体的表


状态提示:分节阅读_4--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