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安了心。

金甲却不是白白便宜地将人送给江一春,而是要用这五百人换取江一春手中的奴隶——奴隶换奴隶,可不是十分公平公道么?

江一春真恨不得立即喷金甲一脸甘蔗渣,他手里的奴隶可是好好养了小半月的,能跟金甲送来的那群邋里邋遢、萎靡不正的“纯正”奴隶平等论价吗?

只是他也知道金甲手中亲兵只就那三百二十人,带来的二百人里在战场上折损了三人,剩余的却都要放在周复、杜浪子手里作秘密使用。只剩下一百二十人的麒麟军无论如何都要扩大的,只是按照程序再从御林军中抽人,显然不适宜。

而今那一百二十人训练了两年,对金甲教授的那一套也都十分熟练,金甲不耐烦于继续c,ao练新兵,所以计划着将这一百多人都升作排长,由滚头与恶里龙负责,每个手下带上一百个新兵训练,效果虽然比不上金甲亲自带着,但好好训练上五六年必然能成为这个时代的佼佼者。

到时候,他带着这一千人马上战场可不威风凛凛,要有多拉风就有多拉风吗?

只是这样一来,队伍中的人员变多,又非是金甲亲自调.教,在忠诚这个问题上难免叫人担心,所以才要从冀州这边抽调奴隶送进朝歌,混入征兵的人员中。

自然,这些奴隶不能现在就送去朝歌,必须等江一春将他们一个养得j-i,ng气旺盛,对他这个新城主忠心不二的时候才能送去。而他们身上的奴隶标记也会在那时由申公豹施展法术统一消除。至于为他们伪造平民身份这件事情,原本纣皇是觉得很麻烦的,但是自从掌管户籍的亚相比干主动投诚后,这问题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这些出身卑贱的奴隶能够得到一个转变身份的机会,哪里有不珍惜的?看看那些二话不说就跟着御七跑了的奴隶就再清楚不过了!

为了大局着想,江一春也只能同意金甲这强买强卖的交易。只是此时他自己人手实在十分的紧张,大半的人都被调配去修理道路,而剩下的人则在田地里辛勤地耕作——此时已经四月初,正是万物生长、农事最为繁忙的时刻,江一春得了赵公明那里的种苗,当然不敢延误了种植的时机,立即就安排了下去,并让奴隶们先帮平民们耕田种地,而后再来耕种他自己的田地。

这样做自然是为了提高自己在平民心中的形象,进一步赢得他们的拥护。实际上山西的可耕种土地实在是少,平民拥有的土地更少,奴隶们帮他们干完这些活所需要的时间并不多,并不怎么耽误江一春自家田地的耕种。相反,这些勤劳朴素的平民百姓在感受到江一春的“仁义”后,哪里还能赖在家里不出来帮这位代理城主耕种田地的?

现在,经过小半月的辛苦,在奴隶的帮忙下大部分平民家中的农活都已经完成,一个个都主动地跑到城主的地头上忙活了起来。对此江一春那颗冷酷的心灵自是没什么感动,但是面上还是做出感动的模样,叫家中奴隶每日做好饭菜送去田头上给这些帮忙的百姓吃。

另一方面不得不说,因为山西的可耕种土地面积实在是少,江一春虽然看着乾坤袋中许多作物流口水,也只能挑选出几种产量最高、适合寒冷气候的作物来推广耕种。至于原本的那些作物,除了小麦全部被他抛弃,百姓家中的种粮也被他信誓旦旦地以“仙家赐予”的名义用番薯、玉米、芝麻这些抗旱的种子换了回来,只当做今年的赋税缴纳到朝歌里去。

至于纣皇会不会吃到这些淘汰的产品,可就不关他江一春什么事儿了!╰( ̄▽ ̄)╮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疏楼西风和庄子衿两位扔的地雷,么么哒

ps:前文说错一个地方,元始天尊座下弟子一共有四位弃道从佛了,而不是三位

☆、封神乱(三十二)

江一春本来就觉得自己手头上人员实在不够用,金甲却还要败家,整个昌州了一千五百人被他杀得只剩下千余人,偏偏就是昌州最需要人手去将那些矿藏一一挖掘出来的!

金甲说得好像是给江一春送城送人,可是江一春一旦接收了昌州,不但得不到更多的人力资源,还要将冀州的人丁也倒贴进去挖矿,这般买卖说来如何都是亏本。

幸好金甲暂时还不要这些兵员,只因回了朝歌后就要去进行另一项更重要的事情,这就给了江一春一段缓冲的时间。等到两州道路建设完毕,那些奴隶也个个养得j-i,ng壮了,再送入朝歌也不算迟。

两者商议定了,金甲并不在冀州住下,立即带领了人马继续向朝歌赶去。而江一春也不停留,连忙出去了,照看了一番侯府门前大道两旁的情况——那日申公豹从赵公明那里兜来一乾坤袋的经济作物,江一春无奈于山西平地稀少,农作物里只选择了几种产量高又耐寒的来推广。

但那赵公明又不是天生的农家汉子,自然收集得最多的非是这些农作物,而是各类奇形怪状让人觉得趣味的植物,其中就有许多果树,如苹果、香梨、石榴这些后世看来极普通的货色自然在其中。想不到的是竟然连面包树、奠柏这些特别的东西也能找到!

尤其是那奠柏,江一春最是喜爱,不为别的只因这树有个“雅称”——食人树。也不知那赵公明是如何寻到这些宝贝,寻常的奠柏不过空有“食人树”之名,并无“食人树”之实,最多也就能捕捉住小野猪大小的猎物,并不能真的将人生吞了!可是


状态提示:第15节--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