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地方各种找麻烦不止,不是怂恿皇帝写罪己书,就是说奸臣当道,祸国殃民。

反正就是没有消停的时候。

而他们的计划书正赶在林昪在岭南,带着几十万的军队,粗暴的横扫地方城县的时候。

岭南虽远,但是作为政治中心的京城,在地方肯定也有沾亲带故的。

所以,新奇的是,两位父亲每天要面对的各种恁都不见了,现在变成了,恁两广总督和满朝武将的,后者是重点。

一脸沉重的他们,心里可是乐开花了,干的漂亮。

他们虽然赞同林昪的做法,可是也改变不了满朝文官的不满啊。

咳咳,真的只有文官。

武官团体神烦文官团体不是第一天的事情了。

武官们都是站在皇帝陛下身边的,而且也非常的敬佩林家的。

双边之战,要不是皇帝陛下的鼎力支持,还有林家的粮,大庆的兵力绝对会少五成。

别说现在,在皇家集团的各种带领(歪)下,他们荷包满了,腰也挺直了,还能自给自足。

连曾经难以安置的残障兵将、牺牲将士的家眷都全有了去处,甚至还人手不够。

以前他们的口粮武器都掌握在文官的手中,相当气短。

现在他们粮足人多,还不找回场子了,他们就是圣人了。

虽然皇帝陛下为了他手中的军权,他们的势力被各种调动打散,南北互调,相互混合。

但是他们完全不介意啊,反正有仗打,有钱收,能升官,没关系。

只是武将们烦恼的表示,他们从来就没有了解过文官们到底是怎么想的。

像岭南吧,人家林状元粗暴的调军救灾,动作虽然有那么点不讲理,但是人家愣是弄到人员伤亡创历史新低,甚至没有出现流民灾民。

多大功德的一件事情,却有的文官站出来了,揪着人家林总督乱用国武,说将士们作为国之利器,是用来上战场的,不能这样随意调动。

要是大灾时发生动乱,后果不堪设想云云。

武将们却很想爆粗口,表示他们根本不介意被这么利用。

好吧,林状元不过是把地方那些恶霸豪强的腰包合理的掏出来赈灾而已。

那是不带引号的合理,每抄一家,都把人家所做的恶事一一陈列,人证物证供词都有的那种。

还在怀疑阶段的,情势需要,不过是扣押财产。

抄家的过程相当“文明”,没有人员伤亡的那种。

明明是名利兼收的事情,就被文官他们歪到邪恶的地方去了,什么国器私用,恃强凌弱,抢占民财。

红眼病也不带这样的。

这种反应速度,肯定亏心事没少干!

再说江南吧,那可是林家大本营,这次也一样遭遇的重大涝灾,可是人家牛气啊,上下一心的,一个大灾情下来,根本都没有报备朝廷,地方的权豪就搞定了。

继任的江苏巡抚直接就是送来了请功的奏折,省了朝廷多少事情啊!

可是还是有文官危言耸听的说林家在江南收取民心,图谋不轨,有反心云云……

北方的救灾却不顺利了,干旱持久,在岭南和江南的事情没有传回来之前,各个地方官都不停的上奏说没钱没粮没物资。

但是自从岭南和江南的事情传到大庆各地之后,这些折子就像凭空消失了一般。


状态提示:第152节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