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兔 > 古代耽美 > 即日为君 > 第40节
度还挺大:“文爱卿,朕有个计划,今年怕是来不及了,不过也可以着手准备了。”

“敢问陛下,是何计划?”文歉很有眼色的接话。

“文爱卿,你觉得,科举制度如何?”我把问题又踢了过去。

“科举自然是好,即可选贤任能,又能激励民众向学启智,便是找遍整个大殷,都再找寻不到可与之比肩的制度了。”文歉本人就是科举制度的受益者,自然大加赞誉。

“这些你倒是没有说错,那,爱卿可能点出科举的缺陷之处?”

“缺陷?”文歉一怔,到还是认真思考了起来,半晌他抬头,“说是缺陷,到不若说是臣的亲身经历,臣年轻时參加科举,城中处处人满为患,外乡人就连落脚之处也难寻到,开考之日臣更是从清晨等到入夜,才等到臣入场考试,其中不便,即是如今也历历在目,这大概也是诸多大人的切身体会吧。”

文歉说完倒是一副怀念的样子,他身后一些也经历过科举的大臣也是颇有感慨,见状我乘热打铁,将自己的决定公布出来:“爱卿的话说到了朕的心坎里,学子们寒窗苦读十几载,所图不过一朝金榜题名,然三年一度的科举对于地处偏远,或是对自己的学识水平没有清晰认识的学子,几乎等同竹篮打水。”

“科举考试年年爆满,而真正被录取的,却不足千分之一,但为了这几个中第学子,却要花费无数的人力物力去审核选拔,这个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朕也想过为什么会这样,思来想去,还是因为如今的科举考试,规则太过粗糙,虽分科选拔人才,但却接受一切报名学子参与考试,庞大的考生数量骤然降临京师,这对考生而言是磨砺,对京城百姓和朝廷来说,不也是一场考验吗?”

“因此,朕决定,将科举分为sān_jí,学子应在家乡通过第一轮考试,待取得名次,才能上京,参与朝廷举行的第二试,最后一轮,将由朕主考,届时再分前三甲,定最终名次。”

我停顿片刻,给大臣们缓冲的时间,随后我问:“爱卿以为,此法可行否?”

文歉一个激灵,目光变得炯炯有神了起来:“陛下圣明!此法大有可为!陛下可是计划在明年科举之时实行此法?”

“不错,朕却有此意。”

“陛下将此重任交予臣吧,臣定当尽心竭力!”文歉激动的说。

这时候一直在当布景板的众大臣也激动了:“陛下,中书令大人职责重大,定是无暇分心其他,若将科举改革一事交予中书令大人,岂不劳累了大人,还是交由我等吧!”说话的是尚书令吴英勉,意思就是把事情交给尚书省去干。

我也正有此意呀,老家的历史,科举考试除了唐代一般都是交给礼部去办,我也懒得改动,于是说:“此事朕已有决议,但还未到实行之时,科举改革困难重重,重中之重是如何衡量各级考生的水平,既然是分级科考,那底线既不可过低,也不可过高,要让学子有向上攀登的热情,又不会被过高的标准灭了士气。”

“那陛下的意思是?”文歉若有所悟。

我笑了笑:“这就要看你们的儿子了,朕分给他们分配了任务,要他们以国子监为学生为样,确定各科各年龄段学子的学力水平,一来,你们的儿子也熟悉国子监,二来都是同龄人,更容易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水平。若是办成此事,便是帮了朕,帮了大殷学子一个大忙。所以朕才会说,这是好事。”

诸位大臣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从他们表现出来的情绪我大概看出,他们对我的安排没有不满,甚至还觉得不错。这个关算是过去了,我也偷偷送了口气。

这时候尚书令吴英勉突然发问:“陛下,您只会参考京城学子的能力去确定标准吗?这是否对其他地区的学子来说,极为不公平?”

“吴大人此言差矣,京城学子代表这大殷学子的最高水平,而能通过科举的更应该是优中选优,如何能随意降低标准?”文歉出言反驳。

“文大人此话难免有失偏颇,京中学子能得名师教导,有官塾可上,甚至可以较为轻易的进入国子监,但京城之外的地区,有的甚至一整个府都不见得有几所官塾,那里的学子穷极一生都不可能读到京城学子十年里能学的书,若是单以京城学子为标准那边远地区的学子可有出头之日?”

“吴大人!若是学生没有足够的学识,又如何能入选官场,如何能担负重任,若是单因为怜悯而降低录取标准,那是对选拔人才这一目的的颠覆!这点我绝不赞同!”

“这不是降低标准的问题,这是愿不愿意授予平等将机会的问题,偏远地区不乏聪慧好学,品行优良的学生,他们的才华不该因为只是没有办法多学点知识这样的理由,而被埋没!”吴英勉争的面红耳赤,身板挺直肌肉|紧绷,感觉下一秒就要打人了似得。

单文歉也不是吃素的,他摆出一副无奈的表情:“吴大人,我知你祖籍云川郡,一路行来很是不易,也定是为家乡着想,但您更要为朝廷着想,若是为了这些不能确定价值的学子,而放弃那些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轮的优秀人才,这是朝廷的损失啊!”

“你这是污蔑!朝廷是整个大殷的朝廷,再偏远的地区也是大殷的领土,没有朝廷对偏远地区弃之不顾才是有利朝廷的说法!”吴英勉呵斥道。

眼看两个人就要闹的不可开交了,几个旁观的


状态提示:第40节--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