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兔 > 重生耽美 > 顾遥无期 > 第15节
着仙界通道离祖洲最近,在偌大的归墟海上飞行,不过一刻便到达了扶摇山。

扶摇山乃祖洲最大的“野”仙山,说“野”是因为这座仙山并未有山派建立,而是自生自长才有了这一番景茂。

扶摇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桂花树,因为仙界灵气充裕,即便现在不是桂花的花季,也依旧开满了桂花,枝头泥土,到处都是扑鼻的雅香。

扶摇山山脚生长着一种草,形状像田埂里的韭菜,叶子细长扁平而柔软,开青色花朵,名字叫祝馀,这种仙草是为仙界修仙之士初时辟谷所用。

其实,除却祝馀,山中还有另一种用来辟谷的果木。这种果木名字叫丹木,长着圆形叶子,红色茎,开黄色花朵,结红色果实,果实的味道像饴糖。

扶摇山的干流叫做丹水,丹水发源于扶摇山山顶,源头有一个洞口,这个洞口常年产白色玉膏,玉膏灌溉丹木,大约五年,丹木五色皆具,光艳美丽,五味俱全,发出诱人的馨香。玉膏中玉之精华投种在向阳坡会产出类似瑾瑜这样的美玉,人们佩戴它,自有吉祥如意的寓意。

然而,寻常修道仙之士溯丹水流而上,却很少有人寻到过这处源头,他们总会被山体嶙峋的乱石挡住丹水来向,故而,这丹水源头仍是一桩悬念。

对他人来说这是悬念,对阮庭上仙来说,这不过只是他拿来与顾遥说道的一个轶闻罢了。

并未耽搁太久,顾遥便引了凌霄的天堑一同落在了丹水源头。

产玉膏的洞口悬在峭壁之上,仅有拇指粗细,源源不断地溢出白色玉膏。而洞口底部是一条约莫三丈的裂缝,清水从裂缝中流出,与上方洞口流下的玉膏混合,沿着遍布丛生的乱石向山间流淌,而丹木就扎根在那些乱石之上,粗寥寥数过去,也就只有五六株的样子。

顾遥从随身的百宝格里取出两只瑾玉做的玉瓶,灵一便被使唤来接了两瓶琈玉膏,这是他炼器大赛要用的东西。

顾遥另拿出一只竹筐,带着时询便在丹木四周摘丹木果。

仙界平时并不辟谷,口腹之欲也是各随主便,但是到了这种大会众位修仙大家聚集的日子,为了避免意外,还是会有辟谷的要求。

顾遥担心时询和灵一会饿,所以要摘一些丹木果,毕竟丹木果比起祝馀,口味上要好了太多。

时询和灵一平常在沧逐界本来也是不吃东西的,都是霓凰爱往外跑,经常给他们捎了些小食点心之类的,做的最过的一次是用一颗珍珠换了普通人家饭桌上的一盘炒菜。

下界之后,灵一的口味是全开了,各种各样也是吃的不停,既然有好吃的东西,总归不用委屈自己的。

扶摇山除了这些外,还有其他灵物。

山中生长着一棵树,这树的形状像构树,枝干呈黑色,光辉照耀四方,却埋在山骸的裂缝中,这棵树名字叫迷谷,佩戴了它的树枝在身上便不会迷路。

相传扶摇山上还生活着人面兽狌狌,它长得像猿猴,耳朵是白色的,狌狌有时直立行走,有时爬行,能知往事,不能知未来,能说人语,知人姓名,喜欢喝酒。但如今已经很久没有人再见过狌狌的踪迹了。

几人集齐了需要的东西后便离开了扶摇山,向平阳御剑飞去,临走时,顾遥还还顺手折了几根迷谷枝,分给时询、灵一和玉衍,以防大家在仙界迷路。

当日傍晚,四人降落在平阳十里外的茶亭,换了新马朝平阳去。

第25章 平阳(五)

25.平阳(五)

仙界十洲三岛共有三座主城,除了祖洲的平阳城,剩下两座是炎洲定火都和瀛洲大庸城。

仙界有规矩,三座主城周身十里范围之内不可飞行,否则会被巡逻队强制降落。因此四人才停下御剑换了马匹朝城内行去。

许是未曾见过这样的人气,当时询骑着马靠近平阳时,着实被平阳城的景致惊住了。

不同于以往所见的村镇矮房,刚进入外城城区,便随处可见两三层高的楼阁飞檐,红砖绿瓦映着夕阳的余晖,散发着红金色的暖光,许多店门已经挂出了入夜的灯笼来。

平阳分内外城,由平阳护城河隔开,护城河两侧铺着靛石青板,数座金桥横跨河道,形成了平阳外城的主街。平阳外城多是商铺酒楼,茶社作坊,当铺脚店,这些铺子遍布主街,沿主街形成了一个密集的市集。

即便是仙界,生活杂事同人界亦没有许多区别,街道上仍有各式各样的的商贩,最热闹的市集路口满是形形□□的商家路人:看相算命的仙算,买卖杂货的小铺,熙熙攘攘的酒楼,金碧辉煌的装饰铺子,脂香悠远的香粉饰品铺;驾车送货的小厮,骑马疾行的信使,悠闲坐轿的仙家二代,驻足观赏平阳护城河晚景的独行仙人……

薄暮最后一丝金色的阳光洒在这片繁茂的土地上,那红砖绿瓦的艳丽,突兀横出的飞檐,高高飘扬的商铺招牌旗帜,粼粼而行的车马,还有川流不息的行人。

这对时询来说,都是崭新的形象。而这些,又叫做平阳。

越过较为低矮的内城城门,显然耳边的吵杂都要弱下许多,内城多是居所和仙家用品买卖的地方,闻名仙界的听晓上仙门下的法器和其他丹药,在内城皆可购得,同时内城也是名门望族安家落户所在。

内城中央笔直入云的高塔是平阳郭家的地标,此塔名为字库塔,是郭家修炼出仙骨的族人递烧写有名字的金帖的地方,也是郭家


状态提示:第15节--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