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者都为世家大族中人,尚在容忍范围内,不至于被触碰到不得不反抗的底线。

史上孙策奉袁术之意征讨只听皇令的陆康,耗时两年将他围困至死后,就吃足了这点的亏,唯有委任李术来进行妥协。以至于他弟弟孙权在掌权后,也多年都拿庐江这块三不管地带没什么办法,寻由攻下后,宁可屠城掳兵,也不似对待旁的城镇般安抚民众,派兵镇守。

二是在这东汉末年,那些不拘小节的大丈夫眼里,即便掳了家人上官为质也不好使,可孙周自总角时期就酝酿起情谊可比金坚,是罕有的例外。眼见战事将至,不说吕布原就看重孙策,有带他随军出征、顺道领其父旧部磨合一番的意思,哪怕没有,燕清也会劝吕布将他带上。

周瑜留在庐江镇守,依上意兴修水利,开垦荒土,开建学舍,屯兵于民,光这些事务就能叫他忙得团团转了,哪怕还有多余的精力去考虑叛变一事,也得先劝服孙策,再找充裕的借口,免做了世人眼中的背信寡恩之徒。

连这些胆略都拿不出,单纯为稳妥起见,就将才干绝伦的奇才束之高台,不仅暴殄天物,还愚不可及。

徐庶不再反对,这事儿便成了定论。燕清满意地在纸上标注后,道:“清闻季宁有一从孙,名议,因父早逝,随其去往任上,于任所进学。”

徐庶骤然听他提起这不管怎么看都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尽管心中不解,仍是认真回想片刻:“确有此事。”

一直置身事外的郭嘉则眼皮一跳。


状态提示:第100节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