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可要派人去追上沮从事,好言相劝,请他回来?”

袁绍厌烦地摆了摆手:“罢了,人各有志,他愿往别处去,强行留他作甚?”

审配则意有所指道:“只是沮从事知我军战略计谋颇深,又是因怨而离……若只是归隐还乡还好,倘若任他投身别地,另侍他主,怕会成为祸胎,于主公不利。”

袁绍也觉得这话颇有道理。只是他虽听出审配暗谏的杀人灭口,却惯了以宽厚待下,到底狠不下心这么做。

蹙眉不语了半晌,便只吩咐下去:“派人跟上一程,要有异动,将他先看守住。待此间事了,再由他去从。”

袁绍之所以会半点疑心都未曾起过,就认定沮授是自行离去的主要原因,还是在这东汉末年,那些颇有名望的谋士因一言不合,志气相背而一怒之下另仕他主的做法比比皆是,且沮授近来郁郁寡欢,参政议事时也神魂不守,谏言时尽触霉头的表现,他也全都看在眼里,早有不满。

况且谁能想象得出,堂堂冀州从事、袁绍帐中监军、奋威将军,连在自己城内喝个小酒,也能被早有预谋者绑架到兖州去?

偏偏在众人眼里风光霁月的名士燕清,就能干出这种让人发指的缺德事儿。

且说燕清在险些错漏了鲁肃这个大才后,就积极派人于江东一带网罗人才,除了鼎鼎有名的二张,一些个后期在东吴大放异彩的高士精英,良才美玉,统统被他征辟了个遍。

这下就不得不感叹,有地利之便,又具名声实权后,再行起事来,比需他坑蒙拐骗,绞尽脑汁才哄来贾诩徐庶的艰难起家日子不知容易多少。

在无意间听赵云某回递信,对一名曰马忠的壮士多有赞誉,道其箭法高强,连他都甘拜下风时,凡事都讲究‘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燕清惊喜之余,也得到启发,于是发此奇想。

袁绍等人好养死士,平时看着不显眼,关键时刻,难保不能派上用场:再英雄好汉,又有谁能保证自己武功盖世,一辈子不中暗算,不在阴沟翻船呢?

吕布从来不在意这些,底下的都是直来直往、勤练武艺、与敌光明正大刚正面的强兵悍将。过去燕清一是信他武艺足以应付,二是也未那般扎眼,现在则局势大有不同,需培养一下这方面的势力了。

对东汉末年崛起的那些在被后人津津乐道的特殊兵种,燕清可谓是如数家珍:藤甲兵,虎豹骑,青州兵,白马义从,西凉铁骑,并州狼骑,象兵,锦帆军等。何不以马忠为中心,建起支可将他能力发挥到极致的狙击小分队什么的?

一提起马忠这人,燕清头一个就想到他在刺杀上所展现的极高天赋,不知多少风光得意的名将都是遭他狙击,英节不保,将名单仔细罗列出来,当得是触目惊心:魏国的乐进乐文谦,张辽张文远,曹仁曹子孝,许褚许仲康,谋士毛阶,武勇惊世的七进七出之文鸯,五虎上将黄忠……皆是栽倒在他暗箭之下。

要是黄祖那种先打埋伏,又仗人多势众,咋咋呼呼地一顿乱箭招呼,才把孙坚射死也就罢了,顶多被人叹他捉住了孙坚在性情上暴躁易怒,受不得激将的缺陷,而当不起胜过孙坚的武勇美誉。

而上述那些名将,虽非是正面交锋,却几乎全是他单枪匹马,一人一弓给收拾掉的。当得是箭无虚发,一出毙命。

不说这奇厉无比的准头,单是那份静候时机的耐心,和毫无破绽的潜伏手段,就足以证明这是个不可多得的天才狙击手。

可惜不知为何,他纵使屡立奇功,也始终未被孙权重用,以至于名声不显。


状态提示:第131节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