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兔 > 虐心耽美 > 官道波澜 > 第二卷 脚印(103)旱村
件很差的;还有自然资源好一点的和差一点;另外,物产资源丰富一点和匮乏的……”周子华认真记着张德民的交代,等张德民说完,他也差不多全部记下来了。“张乡长……”周子华看着张德民,“需要其他乡领导参加吗?”张德民摇了摇头。张德民刚才所列的几项选择条件应该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基本可以通过这些选项,了解到河坝乡的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和物产资源情况。“今天下午我们先去土巴子村。”土巴子村在河坝乡的最西边,距离河坝乡是最远的。在上次和黄长福的交流中,张德民得知这个村是河坝干旱最严重的自然村,所以张德民打算先去那里看看。那天晚上和骆老头来吃饭的时候,骆歆华侧面谈了自己这几年官场中的一些体会、经验和教训,让张德民收获了不少。自己参加工作不到一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工作换了几个。每次当自己还沉浸在职务变动带来的喜悦之中的时候,工作又调整了,根本就没有给自己在每一次职务变动后去体会、去感悟的机会,以至于在郑平和自己谈话时,自己都感觉到还有些懵圈,更不消说有什么心得了。骆歆华虽然只是从她自己的角度出发,谈了她的一些切身感受。但在张德民听来,那几乎可以说是骆歆华在拿自己在做案例的剖析,以便让自己更能从中有所感悟。对于向自己这样严格意义上说没有一点政治经验的,更不用说主政一方经验的人来说,骆歆华那晚对自己的开导这可谓用心良苦。想到这里,张德民在庆幸的同时,也对骆歆华怀着深深的内疚。特别是想起那天当做苗媛媛母亲的面,自己信誓旦旦地说这辈子要娶苗媛媛的时候,张德民惶恐的心里不由更加重了些。经验必须从实践中得到,也是在实践中一点一点累积起来的!这也是张德民上任伊始就下村串社的本意。下午去之前,周子华拿着笔记本向张德民汇报了一下自然村的选择情况。对周子华的选择,张德民还是满意的。起码他能想到根据时间、距离来搭配,如上午去一个远一点的村子,下午就选择一个近一点的村子;而且当天的选择基本是同一选项的村子,这样便于更加直观地了解和对比。两人骑着自行车沿着边走边聊。走了一段省道后,拐入乡道。张德民估计了一下,省道差不多有五公里,如果能够争取到交通厅的样板路建设,还剩下差不多27公里的县道,剩下这些路段怎么改?张德民现在心里还没有数。河坝乡呈现梭子形,张德民今天要去的这个村叫土巴子村,地处河坝乡的最西面,位于山腰上。虽然地势不是很陡,但骑车还是有些费力。张德民和周子华只好推着车。从县城到土巴子村,刚开始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葱郁的绿色,渐渐地变成了稀疏的绿斑驳的绿,到现在已经很少见绿了,眼睛所到之处几乎是一片茫茫黄土色……“张乡长。”周子华指着脚下的黄土说道,“我们乡就这个村是最穷的,您看,这种土壤只能种植一些诸如土豆、包谷之类抗旱的作物,这里也是我们乡少数几个典型的干旱村。”张德民清楚,只要是干旱的地区,就非常贫穷和落后,它不仅限制了经济的发展,也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当地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是啊,缺水不仅让村民的生活更加困难,也严重地制约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张德民架上自行车,站在一块大石头上看着不远处的村子说道。“乡长,别看我们这儿叫河坝,那可是古时候就有的名字了。”周子华站在张德民身旁说道,“我刚来的时候,也很纳闷,你说河坝吧,那肯定有河流,否则怎么叫河坝呢?可我跑遍了河坝的所有村社,愣是没见着河流的影子。”“呵呵,叫河坝不一定得有河流啊。”张德民说着走下坡推上自行车。本书来自


状态提示:第二卷 脚印(103)旱村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