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兔 > 虐心耽美 > 汉家儿郎——冠军侯 > 第七十三章 另设目标

尽管伊稚斜逃得非常狼狈,但是他倚仗着对环境的熟悉,还是成功地逃掉了,汉军并没有抓住他。也正是在这个追击的过程中,西路汉军正式地踏上了漠北草原的地面。

两天之后,西路汉军已经一路扫过了单于的王庭,即今天的哈拉和林附近,一直打到了阗颜山下的赵信城,果然,匈奴人在这里囤了不少粮草,汉军不必担心补给问题了。

也许有人会说,汉军既然打到了这里,应该趁势展开大范围的搜索扫荡才是,但从当时的情形看,这其实已经很难实现了。因为单于的主力已然分散,而且他们并没有去往东面的宽阔草原,大部分都是向西面的山地躲去了,为什么不向东?东面有霍去病啊,向东不是找死吗?可是匈奴人一旦隐蔽进了山区,就很不好找了,况且武刚车也不适应山区的地形。

而且从卫青的兵力看,继续留在漠北转战寻敌也有些力不从心。李广和赵食其带走的那一万人,一直都没有出现,其余四万人已经损失了一万**千,还有一万是在武刚车里,也就是说,大将军手里能调动的轻骑兵,只有一万出头了!在这种情况下,汉军在赵信城休整了一天,把匈奴人的辎重粮草能带的带上,不能带的烧掉,卫青的选择只能是就此退兵了。

西路汉军此役歼灭的匈奴人是一万九千,这是能够割耳为证的数字,实际数字当然远远大于此数,因为这一战有很多歼敌是没有统计上来的。旋刀搅杀之后,根本无法立刻割耳计数,只能靠最后打扫战场时才能统计,所以,如果不是歼灭敌人后自己留下来打扫战场,就很难统计到真实的歼敌数目。

而此次战役,汉军主力为了追击单于是先走的,且匈奴人直到退兵,也并没有失去建制,所以他们把己方的许多尸首都收走了。因为匈奴人有个规矩,把死者尸首带回去的人可以继承死者的家产,所以他们对于收尸一向是很积极的(注,见《史记匈奴列传》)。所以这次旋刀冲锋歼灭的匈奴人,最后基本上都未被统计到,只有留在连环阵附近的尸首,匈奴人是不敢来收的,因为若是来收的话,只会留下更多的尸首。

另一方面,汉军自己的损伤,当然是一个也不会少计的,这时就只能在数目字上吃亏,成了战损与歼敌数相当了。实际上,在有旋刀冲锋和武刚车阵的情况下,汉军与匈奴的战损比不可能是一比一的。

总的来说,此役最了不起的成就,就是西路汉军以一比二的兵力、在极端艰苦不利的环境中,一举击败了单于的主力。而此役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打散匈奴军队的建制,匈奴人到最后是败而未溃、散而未溃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此役并没有俘获到什么小王、当户、相国之类有身份的人物。

东西两路汉军之间的联络线,必须向南绕经漠南草原,有三千多里的距离,所以,尽管天天都有快马奔驰在这条线路上,尽管卫青一得知单于的位置就向霍去病通报了情况,但当霍去病收到这个情报时,还是已经过去了六天。

这个时候,东路汉军的五万骑兵刚刚按照预定路线渡过戈壁,即将向西进入肯特山区。此时收到这个消息,霍去病自然是心中一紧,不过他也没有立刻就全盘相信,毕竟这个单于的位置,已经不是第一次改变了!所以他一方面加紧向西行军,希望还能来得及合围单于,另一方面向各个方向放出斥侯,寻找单于的主力所在。

就这样,霍部以最快的速度进入了漠北草原的东部,路上还顺手拔掉了经过的两个小国,章渠和比车耆。这两国的主力都已经被单于集结走了,因此攻打他们的意义不在于歼敌,而在于补充给养,毕竟骑兵部队短短几天就渡过戈壁了,而后面的步兵想把补给线延伸过来,就要慢得多了。即使延伸过来了,也不能完全指望后方补给,在霍去病想来,既然已经到了漠北草原,还是要尽量取食于敌。

而三天之后,大将军与单于交战的战报也传了过来。读过这份战报,霍去病心里响起的第一个声音就是,“李广和赵食其真是太误事了!他们带走那一万人马实在是太可惜了!”是啊,如果当时迂回成功,还是很有可能吃掉单于主力,而不是仅仅将其击散的!哪怕不搞迂回,能让这一万人马留在舅父手里投入战斗,歼敌数目也会理想很多!

而第二个声音当然是,“太遗憾了,我竟然没有对上单于!”

漠北战役本来的意图,是东西两路汉军把单于主力合围在漠北草原上,不让他们有机会躲走,然后一鼓全歼。只可惜西路军与单于主力遭遇得太早,这个合围最终没有实现,单于主力被直接击散,虽然沉重打击了他们,但是他们这一躲,也很难进一步追击歼灭了!

其实这是一个典型的困境,往后的历朝历代,同样的情形还会反复的出现。在与游牧民族交战时,如果未能将其力量尽数歼灭,而是将其击溃击散的话,是无法给对方造成致命打击的,当然这也是重大的胜利,但并不是永绝后患的完胜。

此时的霍去病还没有完全死心,他还在等自己的斥侯带回的消息,说不定单于的人马会逃回他们的腹地呢?可是很快,漠北草原上的各路斥侯也都陆续带回了消息,并未找到单于的大部人马。

到了这个时候,霍去病才不得不死心了。不用说,此刻他的心情是极度郁闷的,单于的主力已经败散了,单于本人找


状态提示:第七十三章 另设目标--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