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兔 > 虐心耽美 > 重生之建筑大师 > 第十六章 建筑业的“夜草”
?你搞个什么“开口合同”,一边干一边谈,一边随时调整价格,麻烦且不说他,岂不是还很容易造成扯皮?

的确这话说得没错,“开口合同”的确麻烦,也很容易在履行合同中造成扯皮。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这是由建筑业的一个特殊性造成。

建筑业有个履约合同时间长的特征,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就眼下这个项目来说,这个项目是今年签订合同,那么这个项目要什么时候完工呢?最早也要到85年或者86年。未来两年的事情,你就能确保在84年的时候全部考虑清楚?

大家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个小问题。记得在前世的时候,李华勇也忘记是05年还是06年,总之是“**”之后和北京奥运会之前的某一年,李华勇还在集团某下属分公司担任总经济师。按照国内大型央企的惯例,一般到年底的时候,都要进行各种评审和总结的。作为公司总经,李华勇记得自己在评审公司所有在手合同时候可是发了大愁。

当时全公司在手施工合同一共30多份,其中“开口合同”超过三分之二,“闭口合同”不到三分之一。所有人都知道,那段时期国内经济高速增长,原材料一天一个价。李华勇审核合同的时间是在那一年12月,而那些合同都是在那之前签订的。

仅仅是钢筋这一项,如果按照当时12月份的价格,那么李华勇手中那些“闭口合同”很可能就要带来7个亿左右的亏损。

看到这个例子,大家应该就知道建筑行业为什么更喜欢签订“开口合同”了吧?

在很多时候,“闭口合同”往往意味着很大的风险。“开口合同”虽然很麻烦,虽然容易扯皮,但一旦弄不好的话,“闭口合同”往往意味着更大的麻烦,扯更大的皮。

比如真实历史中的李华勇,他在那一年的第2年,一整年的工作就是到处扯皮。

不过话又要说回来,任何东西都具有两面性的。巨大的风险,这里面也可能存在巨大的机遇,巨额的亏损,与之对应的可能就是巨额的利润。

比如这个项目,这是一个“闭口合同”!

香江“林氏集团”和“华夏建总”签订的就是一个“闭口合同”。

至于“林氏集团”为什么会签订这样一份合同?他们的心理也很好猜测,“闭口合同”明面上最大的好处是什么?麻烦少,不容易扯皮。作为一家刚刚进入内地市场不久的香江公司,他们选择这样一种合同方式简直是太正常不过了。

当然,“林氏集团”是什么心态,这不是李华勇考虑的事情。李华勇现在只考虑自己的心态,怎么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利益?这是李华勇目前面临最重要的问题。

“我该怎么做呢?”李华勇默默的思考着。

在雷建军的办公室里,无声的对峙还在继续。


状态提示:第十六章 建筑业的“夜草”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