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兔 > 虐心耽美 > 学医路漫漫 > 第九十六章关于经济学的思考3--读《以经济学的观点看生活》笔记
有异曲同工之妙,如瘦素与肥胖的关系使得我们能够通过注射瘦素来减肥。

但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是动态变化的,可以形成一定的复杂结构如正/负反馈,如理论上禁毒会减少毒品的供给,进一步会降低毒品的需求,自然会减少与毒品相关的犯罪,但现实是吸毒者对毒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而毒品买卖则是与国家禁毒力度密切相关,因此供给弹性较大。而在需求不变,减少供给的情况下只会不断提高商品的价格,从而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有人铤而走险。这就对应于瘦素减肥后会有体重的反弹,可能的机制有瘦素受体的反馈性下降或者敏感度下降。

价格歧视本质上是一种分类的手段,能够区分出价格敏感和不敏感的人群,从而实现购买意愿和购买价格的积分的最大化,即体现为整体的利润最大化,这与效用最大化的理论是一致的,能够在价格和销量取得一个比较好的均衡。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和市场的价格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称为消费者剩余,这同样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这就是一种定价系统的基础。

消费的本质是获得满足,这些满足也是分层级的,最底层的是生理的满足如维持个体的生存,然后是心理的满足如奢侈品可以带来的羡慕目光,最后是高层次的实现如个性的体现等等。

以我目前的观点,价值是本征,价格是基于价值的选择性表达(可以相对于价值有高有低,具体看效用和支付意愿);价值是劳动的凝结(这种付出就是成本),而价格是效用和稀缺度的度量(能够反过来评价价值),前者更加抽象难以把握,后者能够以货币的形式来度量,这种可以观察可以计算的指标,衍生出当今的微观经济学体系的各种数理方法。

4在理想的层次,任何决策可以视为在收益和成本之间选择一个均衡点。当然具体情况下可以继续细分,而收益和成本之间其实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资本是高度理智的,我们可以在这个层次将其视为真正的理性人,因为资本的流动更加充分地利用了所有人类掌握的信息,如同渗透压的势差,能够快速流向利润存在的地方。当然这也是大概率存在的,总有部分资本会死在半路上,这是一种自然的新陈代谢。

能够将劳动,资本,土地等等生产要素结合起来,就是一家企业,以利益为导向,通过想社会提供某种效用而获得奖励即利润。边际利润为0时,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收入等于边际成本,即到达一个极值。超额利润为0是指没有新的企业愿意浸润这个市场,但企业会有正的会计利润,即由土地、资本、劳动带来的利润并不为零。边际这种概念以微积分来描述,能够指引我们预测未来可能的发展。

在市场中,商品的价格往往是很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至少包括:产品在客户心中的潜在价值、供求状况、公司的生产和管理成本、竞争和替代品价格、讨价还价的能力等等,即一系列博弈的均衡。

5市场作为一只看不见的手,其实是各种复杂的力量之间的动态博弈最后达成的均衡,各种复杂的看似不相关的关系其实就是模式的涌现,如同公理化体系的各种定理。我们相信,每个人做好自己的分内事,那么就可以给社会这个宏观的整体带来正的收益,从而使得我们人类文明这个脆弱但又璀璨的有机体延续下去,这种思路就如同编程中各种封装的函数能够结合起来形成更加复杂的结构,从而实现一定的功能。这种基本的驱动力衍生出复杂的市场体系,我们为了便于理解将其抽象为“看不见的手”(均衡的达成)。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是通过价格制度来实现的。而价格的实现是会充分考虑我们作为人类不能理解但市场这个庞大的有机体能够快速传递的信息。毕竟市场的一切变化是相互关联的,而我们不一定能够发现这些特定的关系,我们需要考虑到一种市场上的价格和数量的变化会影响其他市场的供求关系,这种嵌套的结构无疑是极其复杂的,可以从简单的线性关系不断升维形成复杂的反馈结构甚至是混沌状态(连锁效应)。

由于各个市场之间的相互影响,只有当一切市场都处于均衡状态,个别的市场才能处于均衡状态。所以理论上均衡是不稳定的。当所有商品的价格都达到均衡,那么每种商品都不会有供大于求或供不应求的情况。如果存在这样一组价格。那么这个状态就被称作一般均衡。这也只是一种理论上存在的,可以通过微积分学和大量的联立方程来证明,当然之后有关于集值映射的角谷静夫不动点定理证明了一般均衡的存在(纳什均衡是由布劳威尔不动点原理推导出来)。甚至还有通过试验的方式来证明了均衡的存在。而这种实验经济学在可控制的实验环境下,完全可以通过控制实验条件变化的方法,来观察实验者的行为,并以此检验、比较和完善经济理论的方法。

6机会成本的专业解释是: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简单的理解就是,当我们选择了一件事情,必须放弃另一件能带来最大收益的事情,放弃的收益就是机会成本,这可以作为约束个体行为的机制。

熊彼特基于创新思想提出的企业家理论,认为“创新”是将原始生产要素重新排列组合为新


状态提示:第九十六章关于经济学的思考3--读《以经济学的观点看生活》笔记--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