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兔 > 虐心耽美 > 抗日坦克兵 > 第330章
了第三集团军官兵在山西是绝对安全的,可是他们却放弃了一个安全的山西,来到即将落入敌寇之手的南京!

广播进一步激发了溃军的斗志,既然投降也是死,那为何还要投降?与其被俘后再被日寇白白杀害,还不如战斗到底!

看看时机差不多成熟,人群中混杂的第三集团军士兵和中央教导总队士兵相互递了个眼色,于是有人高喊:“我们不走了!留下来打鬼子!”

呼声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官兵高喊:“我们不走了!留下来一起打鬼子!”

有人问:“我们留下来,那些女兵怎么办?”

马上有人回答:“我们制作木筏,把她们送到江北去吧!”

听到下面的讨论,江涛拿起话筒说:“弟兄们,江面很快就会被鬼子军舰封锁!我们不能让姐妹们落入日寇之手!是爷们的,就应该保护好自己的姐妹!”

“对!保护好自己的姐妹们!”人群中有人大吼起来。

正在说话间,突然外面响起一阵炮声,一阵炮弹呼啸着落在城内爆炸。

“弟兄们!快跟我们来!鬼子快打进城了!快!动作都快点!”江涛对准话筒高呼。

码头上拥挤的人群迅速向城内撤退,所有的兄弟姐妹们都跟着江涛的南京派遣队和谢承瑞的中央教导总队,向城内各建筑物跑去。

挹江门一带,第三集团军和中央教导总队的官兵们同样劝告数万官兵,要求他们放弃向日本投降的念头,拿起武器和小鬼子战斗到底。

第三集团军官兵们离开安全的山西,来到即将沦陷的南京,这样的壮举确实感动了所有已经绝望的中央军官兵,大伙们纷纷要求表示愿意服从第三集团军和中央教导总队的指挥,愿意同鬼子抵抗到底。

少将以上的军官除了阵亡的之外,其余的都已经离开南京,现在的南京城内,就以上校军衔的江涛和谢承瑞两人为军衔最高者。

在军队无人指挥的情况下,自然以服从军衔最高者命令为原则。因此,江涛和谢承瑞已经成为目前南京城内实际上的指挥官。

而谢承瑞感激江涛他们救了自己,因此他自愿担任江涛的副手,于是江涛就成为目前南京城的真正的中国指挥官!

接着,担负起重任的江涛对收集的败兵进行统计,按照他们原来部队的番号进行分类,以便于控制和指挥。

控制住溃兵之后,江涛下令让人马上给李斌发去电报:“南京的局势已经得到控制,败兵不再混乱,他们已经自愿纳入我麾下!一共收集到王牌的中央教导总队官兵两千二百人,收集到第八十七师官兵一千八百人,收集到八十八师官兵两千一百人,收集到三十六师官兵九百二十人,收集五十一师官兵一千三百人,收集五十八师官兵一千二百人,其他的几个杂牌师官兵两万三千千人,宪兵两千一百人,辎重兵,女兵和后勤兵种一共三千两百余人,共计收集到近四万人。其余的六万余官兵已经失散,估计有的丧生在江中,有的突围时已经落入敌寇之手,只有少数人得以脱险。”

李斌接到电报,他算了一下人数,有近四万人,加上自己的南京派遣队近两千人,再加上江涛他们发动的南京青壮年两万人,一共有六万余人。

李斌向江涛下了命令:“马上把你的军队组织起来,同鬼子进行巷战!等到形势发生变化的时候,再伺机分批突围!”

得到李斌的命令之后,江涛马上就开始部署。

他从中央军教导团和德械师中挑选出一批经过德**官培训的神枪手,并把收集到的毛瑟k98狙击步枪分配给他们,成立一支狙击手分队。

当年,还没有专门的狙击手的概念,江涛简单的对那些神枪手交代一下注意事项,随后就把那些经过德**官培训的神枪手平均分配到各支部队中。

接着,他挑选出一批富有经验的老兵,让他们使用中正式步枪,配合狙击手执行狙击任务,配合主力作战。

所有收集到的冲锋枪和捷克轻机枪被分配给突击队,那些官兵的任务是执行夜间袭击行动,或是袭扰日军部署的计划。

轻重机枪分配给机枪手,在各街区合理布置火力点,组成绵密的交叉火力,一步一步阻拦日军的攻击。

普通的步兵发放了汉阳造步枪,让他们执行保护机枪手的任务。

投弹兵和宪兵则配发手榴弹,手枪或者冲锋枪,让他们分散在各街区,等到日寇来犯之时,利用熟悉的地形杀伤敌人。

辎重兵,后勤部队的那些士兵战斗力差,被江涛组织起来,充当工兵的任务,随时准备对被破坏的工事进行修复,或者给战斗部队运送武器弹药。

自发组织起来的青壮年市民,被江涛分配到工兵部队,协助工兵挖掘工事,挖地道,或者执行修复工事和运送弹药的任务。

被救回来的女兵,大多数都是护士,江涛成立了一支医疗队,随时对受伤的士兵进行救护,保证伤员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

江涛带人打开了南京卫戍部队,中央教导总队,南京宪兵队,德械师和各个部队的军火库以及物资仓库。

打开仓库大门之后,江涛才发现原来武器弹药和粮食等物资足够六万守军坚持半年之久的!

至于水源,也不必担心,位于江南水乡的南京,从来就不会缺水!秦淮河以及长江的多条支流从南京城内流过,随时可以给守军提供足够的水。

江涛自己的指挥部设


状态提示:第330章--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