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兔 > 重生耽美 > 扩张之路 > 第五百九十一章
人根本无法想象欧洲战争的惨烈,想法明显要比国内的那些人乐观许多。

谁想到,转眼之间,风云变幻…

有着数百年历史。横快欧亚大陆,拥有着这一时期连续版图最大的俄罗斯帝国轰然坍塌,一时之间,本来是包围着德国的三个战场突然坍塌了一面(三个战区分别是东线和西线,还有意大利战场。其中英法负责西线一块,俄国负责东线,意大利则负责自己的部分,虽然因为德国与奥匈帝国相连无法彻底包围住,不过奥匈帝国那部分下面就是黑海和地中海,而协约国在海上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所以理论上也算是彻底包围了),而因为这个原因。

即便新的临时政府不妥协,继续履行前罗曼诺夫王朝的承诺,短时间内怕也没法对德国还有其他同盟国造成什么威胁,同盟国完全可以非常轻松的从东线抽调大量部队到西线来,形成对联军在各方面的优势。一时之间,局势前所未有的恶劣…

国内的那些洋人不说,一个个的都忧心忡忡的,即便是国内那些自信心膨胀的知名评论家们,那点信心也像注了水的海绵一样,只是轻轻一压,水分就全都出来了…

没办法。原来好歹是英法俄中四大国,再加上一个有些实力但很逗逼的意大利,同盟国那边出了一个德国之外全部都是猪队友,胜算真的很高,可现在俄国突然垮了,若是协约国没能顶住同盟国突然增加的压力,那么…

欧洲的战局恐怕就没办法挽救了,弄不好甚至可能一溃千里。

而且也有人在担心着,万一德国人没有直接对付西线的联军,而是把从东线的部队抽调到意大利战场怎么办?在意大利战场同盟国的部队并不是很多。却能把意大利的百万大军死死挡住,甚至还给他们来了几场大败,意大利人究竟有多窝囊可想而知…

若是同盟国真的抽调几十上百万的兵力到意大利战场,恐怕意大利人是没办法顶得住的,真要是那样。原本的三面合围可就变成了西线独自一面,法国的东南部甚至还需要担心从东南部而来的威胁,局势十分危险。

当然,这仅仅只是某些人的顾虑,大部分人对此并不是很担心。

俄国会垮台,固然是因为惨烈的战争,导致俄国再也无法支持下去——————当然,主要还是因为俄国政府太无能了,面对德国时连战连败,而且每次的损失都很大,国内又有些连饭都吃不饱了,再加上罗曼诺夫王朝的腐败,会变成这样很正常。

可是同样的,俄国因为支持不住垮台,德国的情况又能好上多少?

即便强上一些,恐怕也没能强多少去,这也是没多少人担心的一个原因,因为既然战局已经到了这个地步,那么如果不想变成俄国的样子,德国便只能是速战速决,尽量让协约国投降,免得损失太大,仅此而已…

没办法,虽说即便协约国战败了,同盟国也没办法拿中国怎么样——————现在的中国毕竟已经不是过去的中国了。可问题在于,中国耗费了十数万伤亡才换来了协约国将伊拉克、科威特等地划分给中国的承诺,若是协约国战败了,那中国在过去的牺牲岂不是全都白费了?

而且即便战争结束后,同盟国一样损失惨重,恐怕拿中国没什么办法,可问题在于,国人的自信来的快,去的也快,即便在俄国垮台之后,已经有许多报纸进行了连篇报道,声称不会有任何问题,还有一些文章指出俄国战败,美国绝对不会袖手旁观,除非他愿意损失个十多亿英镑,然而即便这样,国人的心里始终还是没有什么底…

不过现在,得知美国参战的消息后,国人总算是能松了一口气。

俄国长于军事,而美国强于工业。虽然在打仗上,已经和平了许多年的美国恐怕不是德国人的对手,但是凭着工业能力,全副武装的美国人未必会弱到哪里…

何况,这可是上百万的生力军,对战局的影响可是很大的。

甚至有许多国人乃至地方议员和国会议员提出建议,认为国社政府也应该派出更多的军队到欧洲去,最好将远征军的规模也维持在百万以上,和后续到来的美国远征军一起,迅速解决这场已经持续了三年之久的惨烈战争。确保中国在中东等地区的利益…

——————————————————————————

国人暂且不提,那些地方议员和国会议员会提出这样的建议,并非是没有原因的。

理由吗,很简单…

就好象后世的美国,经常会有一些企业家对政治家提供献金。虽然在后世的那些国家。政治献金是合法的,并且有许多人辩解称,这并不等同于贿赂,可实际上却是收了企业家的钱之后,那些政治人物很难不给予一些回报…

国内也是如此,虽然国内并没有政治献金这东西。因为这类东西在国人的思维里基本上等同于贿赂。可实际上,无论是地方议员还是国会议员和地方上的企业家们多少都有些藕断丝连的意思,其中的一些议员本身甚至干脆就是企业家。

如今中国与协约国的贸易正值火热当中,许多议员都因此而赚了不少,若是协约国突然战败,其对他们的打击可想而知。更何况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协约国的资金很多,所以从中国买东西都是现金支付,可是等到后来,多多少少就有些…

若是协约国突然垮台,他们岂不是也要和美国一样血本无归?


状态提示:第五百九十一章--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